«上一篇/Previous Article
|
本期目录/Table of Contents
|
下一篇/Next Article»
充养与隆积:孟荀修养工夫合论
(
PDF
)
《安徽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
[ISSN:
1001-5019
/CN:
34-1040/C
]
期数:
2018年05期
页码:
9-15
栏目:
哲学
出版日期:
2018-08-23
文章信息/Info
Title:
-
作者:
翟奎凤
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
Author(s):
-
关键词:
孟子
;
荀子
;
充养
;
隆积
;
积善
;
神明
分类号:
-
DOI:
-
文献标识码:
A
摘要:
孟子贵自得、充养,主张善内在于心性,善是心的本体、本根,本心即是善的源泉,善是仁义礼智之性理,也是一种“上下与天地同流”的浩然之气,理气合一的善是先天的,也是需要后天操存的工夫去养成的。本心之善根、善源需要不断充养、扩充,最终放之四海,参乎天地,通达性天,这种内圣修养在政治上也必然发之为仁政。荀子贵隆积、外烁,认为心虽有认识礼义法度的能力,但本身还并不是善,相反心性中更多的是生理情欲、自私自利,若放纵这种情欲私利之小我,天下就会大乱。善是社会群体的和谐有序,要靠礼义法度来保障,因此人必须努力学习礼义法度,不断积善成德,积伪化性,化小我为大我,最终通于神明,参于天地。孟子重自得自觉,荀子重学习积累,但两人都有从小我走向大我之期许和信心,故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“涂之人皆可以为禹”。孟荀学术同归于个人、社会与天地的康乐和谐、生生不息,既是大生命养生修养哲学,也是天下太平、世界大同的政治哲学。
参考文献/References
-
备注/Memo
备注/Memo:
基金项目:山东省“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”
作者简介:翟奎凤,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,青年长江学者,哲学博士(山东 济南250100)。
常用功能
导航/Navigate
本期目录/Table of Contents
下一篇/Next Article
上一篇/Previous Article
工具/Tools
引用本文的文章/References
下载 PDF/Download PDF(
1234
KB)
立即打印本文/Print Now
统计/Statistics
摘要浏览/Viewed
202
全文下载/Downloads
84
评论/Comments
更新日期/Last Update: